长江科学院院报 ›› 2024, Vol. 41 ›› Issue (1): 59-65.DOI: 10.11988/ckyyb.20220852
刘凤竹1, 张翅鹏1,2, 杨泽延1,3, 罗欢1, 罗江兰1
LIU Feng-zhu1, ZHANG Chi-peng1,2, YANG Ze-yan1,3, LUO Huan1, LUO Jiang-lan1
摘要: 以受锑矿开采污染的都柳江为研究对象,在上游河段采集水样和悬浮颗粒物样,利用切向超滤技术、S同位素技术及离子色谱法等获取相关理化数据,探究矿山活动对河流中锑(Sb)浓度的影响,以及不同水文条件下Sb形态转化与净化机制。研究表明:从上游初始污染点至三都县城段溶解态Sb浓度可由148.77 μg/L降至49.98 μg/L;受锑矿山影响干流 δ34S值升高,介于-0.58‰~1.21‰,且与Sb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(r=0.71,p<0.05);生产和闭矿的两座矿山溪流下游混合后对干流水体Sb浓度贡献比为1.3:1;水体中溶解态Sb浓度包含真溶解态和胶体态,约为颗粒态Sb含量的170倍;真溶解态Sb占比80%以上,主要以迁移性较强的SbO-3形态存在;大坝拦截作用下水库中悬浮颗粒物浓度相对其他2个河段较低,但其Sb含量较高;水体中的Sb向胶体及颗粒态转化较少,不易被吸附团聚去除;3个河段Sb的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HI和CR分别介于3.59~10.77和2.52×10-3~7.55×10-3,可能对人体产生致癌风险;真溶解态Sb是Sb污染水体中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形态。研究结果可为流域水环境Sb污染治理及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。
中图分类号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