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欧阳硕, 胡智丹, 邵骏, 龚莉, 杜涛. 基于CanESM5模式的长江流域未来降雨变化趋势分析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4, 41(1): 36-43. |
[2] |
王永强, 刘万, 黎晓东, 许继军. 基于陆气耦合模式的降雨径流模拟研究进展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4, 41(1): 26-35. |
[3] |
陈峰, 刘曙光. 城市地下空间水灾害防治若干科技问题研究展望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4, 41(1): 90-97. |
[4] |
李佳文, 周育琳, 魏兴, 范祖金. CMIP6对三峡库区万州段降水和气温的模拟能力评估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3, 40(7): 32-40. |
[5] |
张登祥, 李金朋, 刘智光. 基于细观层次的轻骨料混凝土压缩破坏及端面效应数值模拟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3, 40(1): 176-183. |
[6] |
黄建成, 黄雪颖, 周银军, 高瑜. 汉江兴隆水利枢纽下游近坝段水位下降成因及防治对策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2, 39(7): 13-16. |
[7] |
赖杭, 邹显勇, 范光伟, 杨跃, 田茂春. 河湖岸线综合监管系统方法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2, 39(5): 153-158. |
[8] |
李勇, 郝俊锁, 刘俊峰, 赵明蕃. 狮子山隧洞突涌介质特性与致灾模式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2, 39(12): 26-32. |
[9] |
周辉, 赵海涛, 李坚, 赵成伟, 刘文博, 张传庆, 王艳张. 香炉山隧洞龙蟠—乔后断裂带西支蠕滑特性与位错模式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2, 39(12): 97-104. |
[10] |
罗慧萍, 赵科锋, 曹慧群, 靖争. 关于水域纳污能力计算理论的总结与思考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2, 39(1): 47-55. |
[11] |
李良勇, 陈建峰, 彭铭. 基于新型人工软土技术的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模型试验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1, 38(7): 88-95. |
[12] |
陈进, 尹正杰. 长江流域生态补偿的科学问题与对策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1, 38(2): 1-6. |
[13] |
崔梦麟, 李焕兵, 胡胜刚, 张启培. 垃圾土大尺寸平板载荷试验与变形特性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1, 38(2): 114-118. |
[14] |
魏健美, 李常斌, 谢旭红, 武磊, 吕佳南, 张媛. 基于降雨-径流试验的高寒草甸产流机制研究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1, 38(11): 52-58. |
[15] |
韦贞景, 于景宗, 张冬冬. 大藤峡水利枢纽泄水闸坝段深层抗滑稳定性问题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0, 37(8): 170-174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