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王鹏翔, 姜晓萱, 徐杨, 王冬, 霍军军, 周涛. 水电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4, 41(9): 8-18. |
[2] |
段光磊, 彭严波. 新水沙条件下荆江河段洲滩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4, 41(7): 175-181. |
[3] |
廖宇昂, 刘瑜. 荆江陈家湾—突起洲分汊段河道演变与趋势分析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4, 41(7): 196-202. |
[4] |
胡兴娥, 曹瑞.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20年综合效益发挥与展望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4, 41(6): 1-9. |
[5] |
王冬, 谢帅, 许继军, 王永强. 三峡工程运行对鄱阳湖区灌溉供水安全的影响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3, 40(8): 30-38. |
[6] |
柴泽清, 郭小虎, 朱勇辉. 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与洞庭湖关系变化研究进展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3, 40(4): 17-23,30. |
[7] |
董耀华. 2016洪水+长江中下游防洪与治河问题再探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0, 37(1): 1-6. |
[8] |
邬爱清. 基于关键块体理论的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其在三峡工程中的应用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9, 36(2): 1-7. |
[9] |
李溢汶,夏军强,邓珊珊,周美蓉. 三峡工程运用前后沙市段河床形态调整特点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9, 36(2): 13-19. |
[10] |
黄国兵.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水力控制及灾害预测关键技术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8, 35(7): 1-8. |
[11] |
伍勇, 柳鑫, 龙飞, 任伟. 三峡工程蓄水后宜昌站水流特性变化及测验措施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7, 34(5): 22-26. |
[12] |
丁军浩,邓辉,吴敬清,雍袤. 澜沧江某库区滑坡涌浪物理模型试验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7, 34(10): 39-44. |
[13] |
周美蓉,夏军强,邓珊珊,许全喜. 三峡工程运用后宜枝河段平滩流量调整特点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6, 33(10): 1-5. |
[14] |
李振青,吴昌洪,李会云,杜晓阳. 三峡工程运行后长江中下游河道设计频率水文年泥沙模拟研究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5, 32(2): 11-13,19. |
[15] |
王博,李智勇,黄家权,张俊霞. 接力链螺旋循环技术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4, 31(8): 106-111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