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杨忠勇, 李林, 孙诗为, 张勇, 唐艳平, 王紫阳, 刘新健, 徐杨. 两坝间河道高含沙水流驱动的下游船闸阀门井水位异常特征分析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4, 41(9): 79-85. |
[2] |
史修府, 牧振伟, 吕智, 张猛强, 张红红. 溢洪道转弯段消力池水力特性优化模拟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4, 41(12): 91-100. |
[3] |
张双印, 赵保成, 赵登忠, 周伟, 任斐鹏, 付重庆, 郑航, 郑学东, 徐平. 长江源草地生物量空间分布及分配初步研究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4, 41(11): 196-202. |
[4] |
祁昌贤, 任燕, 彭海月, 魏加华, 王永强, 李琼. 基于GEE云平台的三江源湖泊面积提取及动态变化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3, 40(7): 179-185. |
[5] |
黎晓东, 王永强, 刘万, 许继军, 瞿思敏. 三江源典型地区1967—2019年降水时空演变特征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2, 39(1): 16-22. |
[6] |
孙正兰, 司存友, 华骏, 王江. 江都水利枢纽下游潮水位变化规律及影响分析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1, 38(5): 34-39. |
[7] |
傅铭焕, 张志昌. 矩形明渠消力池水跃的水头损失研究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1, 38(4): 70-74. |
[8] |
贺倩, 戴晓爱. 基于LMDI模型的三江源区植被对土壤侵蚀变化影响的定量分析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0, 37(7): 61-67. |
[9] |
贺倩, 戴晓爱. 2010—2015年三江源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0, 37(5): 59-66. |
[10] |
龙建, 牛争鸣, 李奇龙. 增设收缩墩后的跌坎消力池三维流场研究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0, 37(1): 67-72. |
[11] |
黄朝煊, 丁羲楠. 综合式消力池坎高与池深组合消能计算方法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9, 36(11): 34-39. |
[12] |
郑建根, 张松达, 谢敏, 胡成飞. 宁波市三江河道水沙变化规律及成因分析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8, 35(5): 6-11. |
[13] |
赵登忠, 汪朝辉, 申邵洪, 谭德宝, 徐平, 李其江. 青藏高原典型河流与湖泊表层水体碳时空变化特征初步分析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8, 35(11): 13-19. |
[14] |
傅铭焕,卢志男,惠祥明,郑 艳,孙培学. 突扩式水跃跃长的计算公式推导与验证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7, 34(4): 48-51. |
[15] |
梁砚,周赤,段文刚. 折坡扩散型消力池的水跃特性试验研究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7, 34(3): 53-57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