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陈栋, 李凌云, 郭小虎. 三峡建库后长江中游非均匀悬移质挟沙力变化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3, 40(8): 1-9. |
[2] |
贺方舟, 朱勇辉, 郭小虎, 陈栋. 水库下游悬移质泥沙沿程恢复研究进展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7, 34(12): 1-6. |
[3] |
张佳, 霍艾迪, 张骏. 基于SWAT模型的长江源区巴塘河流域径流模拟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6, 33(5): 18-22. |
[4] |
李健, 金中武, 杨文俊. 颗粒态和溶解态磷浓度计算公式的推导与验证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5, 32(1): 33-38. |
[5] |
郭晓军,崔鹏,苏凤环,朱兴华,王慈德. 蒋家沟流域非泥石流活动期的输沙特征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3, 30(5): 27-33. |
[6] |
黄仁勇, 李飞, 张细兵. 三峡水库运用初期库区水沙输移数值模拟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2, 29(1): 7-12. |
[7] |
沈 磊, 姚仕明, 卢金友 . 三峡水库下游河道水沙输移特性研究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1, 28(5): 75-82. |
[8] |
廖小永,卢金友. 悬移质泥沙运动相似条件探讨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0, 27(6): 1-3. |
[9] |
宫平, 黄煜龄, 黄悦. 一维水沙数学模型江湖联算初探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02, 19(1): 10-12. |
[10] |
夏军强, 王光谦. 剖面二维悬移质泥沙输移方程的分步解法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00, 17(2): 14-17. |
[11] |
刘峰, 李义天. 新的水流挟沙力计算公式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1997, 14(1): 17-20. |
[12] |
刘峰. 粘性细颗粒泥沙挟沙规律试验研究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1996, 13(4): 20-23. |
[13] |
余文畴. 赣江中下游河道床沙分析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1993, 10(1): 28-35,76. |
[14] |
杨国炜,陈子湘,陈中坻. 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泥沙问题物理摸拟的进展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1992, 9(1): 11-19. |
[15] |
张植堂. 天然河流沙质河床上器测推移质输沙率含义的商榷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1991, 8(3): 19-27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