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王鹏翔, 姜晓萱, 徐杨, 王冬, 霍军军, 周涛. 水电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4, 41(9): 8-18. |
[2] |
段光磊, 彭严波. 新水沙条件下荆江河段洲滩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4, 41(7): 175-181. |
[3] |
廖宇昂, 刘瑜. 荆江陈家湾—突起洲分汊段河道演变与趋势分析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4, 41(7): 196-202. |
[4] |
胡兴娥, 曹瑞.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20年综合效益发挥与展望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4, 41(6): 1-9. |
[5] |
渠庚, 郝婕妤. 长江下游镇扬河段历史变迁与河道演变分析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3, 40(9): 1-7. |
[6] |
王冬, 谢帅, 许继军, 王永强. 三峡工程运行对鄱阳湖区灌溉供水安全的影响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3, 40(8): 30-38. |
[7] |
柴泽清, 郭小虎, 朱勇辉. 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与洞庭湖关系变化研究进展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3, 40(4): 17-23,30. |
[8] |
吕庆标, 朱勇辉, 谢亚光, 岳红艳. 河道崩岸机理研究进展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1, 38(9): 7-13. |
[9] |
吕庆标, 岳红艳, 朱勇辉, 李凌云. 水位变化速率对河道崩岸的影响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1, 38(5): 11-16. |
[10] |
夏炜. 长江中游太平口水道腊林洲低滩导流护滩带稳定性试验研究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0, 37(6): 15-19. |
[11] |
金中武, 任实, 吴华莉, 朱帅, 王玉璇, 李秋荔. 三峡水库淤积排沙及河型转化规律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0, 37(10): 9-15. |
[12] |
董耀华. 2016洪水+长江中下游防洪与治河问题再探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0, 37(1): 1-6. |
[13] |
邬爱清. 基于关键块体理论的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其在三峡工程中的应用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9, 36(2): 1-7. |
[14] |
李溢汶,夏军强,邓珊珊,周美蓉. 三峡工程运用前后沙市段河床形态调整特点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9, 36(2): 13-19. |
[15] |
宁丹麦, 罗玉龙, 詹美礼, 盛金昌. 堤防管涌险情主要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9, 36(10): 45-48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