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廖宇昂, 刘瑜. 荆江陈家湾—突起洲分汊段河道演变与趋势分析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4, 41(7): 196-202. |
[2] |
王振华, 李青云, 龙萌, 胡艳平, 郝越. 小型水库水质劣化特征及长效治理对策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3, 40(8): 51-56. |
[3] |
渠庚, 卢金友, 马月华, 尹大聪, 雷文韬, 栾华龙, 李梦雨. 新条件下长江镇扬世业洲段演变对河流功能的影响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3, 40(2): 177-185. |
[4] |
卢阳, 王玉璇, 曹磊, 张乾柱, 赵东. 乌江重庆段河道演变及其对航运的影响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3, 40(2): 186-191. |
[5] |
姚仕明, 胡呈维, 渠庚. 三峡水库下游河道演变与生态治理研究进展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1, 38(10): 16-26. |
[6] |
施骐, 张小峰, 许全喜. 不同水沙条件下顺直型河道交错边滩演变规律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20, 37(4): 7-13. |
[7] |
许新发, 黄志文, 周苏芬, 邬年华, 唐立模. 不同整治工程条件下赣江尾闾河网水流特性试验研究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9, 36(7): 7-13. |
[8] |
周维,郜会彩,吴腾. 山区河流二维推移质数学模型及应用研究——以望谟河整治工程为例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6, 33(8): 6-17. |
[9] |
范兵,林木松,钱圣. 和畅洲左汊口门潜坝加固现场试验研究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5, 32(9): 47-51,75. |
[10] |
徐锡荣, 管捷, 张少杰, 陈红. 长江新济洲河段河道整治与稳定分析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5, 32(7): 5-8. |
[11] |
张慧,范北林,朱勇辉. 长江戴黄河段河道演变及治理措施探讨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4, 31(1): 8-11. |
[12] |
张慧, 沈华中, 张文二. 长江界牌河段河道演变与综合治理效果分析及后续整治思路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2, 29(7): 1-5. |
[13] |
卢金友, 渠庚, 李发政, 唐峰, 朱勇辉. 下荆江熊家洲至城陵矶河段演变分析与治理思路探讨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1, 28(11): 113-118. |
[14] |
胡红兵, 胡光道. 基于DEM的河道演变可视化表达和定量分析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08, 25(2): 26-28. |
[15] |
殷瑞兰. 长江中游洪水位变化初探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02, 19(1): 48-51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