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江科学院院报 ›› 2024, Vol. 41 ›› Issue (10): 63-68.DOI: 10.11988/ckyyb.20240662
李鲁丹1,2(), 周智伟3, 刘晗1,2, 贡丹丹1,2, 乔强龙1,2, 杜琦1,2, 李航1,2, 赵伟华1,2()
LI Lu-dan1,2(), ZHOU Zhi-wei3, LIU Han1,2, GONG Dan-dan1,2, QIAO Qiang-long1,2, DU Qi1,2, LI Hang1,2, ZHAO Wei-hua1,2()
摘要:
为强化华北地下水超采及地面沉降综合治理,水利部2018年以滹沱河、滏阳河、南拒马河的部分河段作为河湖地下水生态补水试点,启动生态补水工作。为评估生态补水对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,探索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生态补水的响应机制,选取连续5 a(2018—2022年)进行生态补水的滹沱河和南拒马河开展连续监测(2019—2022年),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水环境因子变化展开分析。研究结果表明,生态补水使得受水水体的水质由劣Ⅴ类逐渐向Ⅱ类转变,至补水第3 a基本达到最佳水质状态;受水环境因子的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较大变化,浮游植物密度、生物量、蓝藻门种类数、密度百分比及优势种优势度均总体呈现降低趋势;硅藻门种类数和密度百分比、Margalef 丰富度指数、Shannon-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则总体呈升高趋势;浮游植物优势种逐渐由蓝藻门种类向硅藻门、绿藻门种类转变。冗余分析结果表明,总氮和pH值是影响补水河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。
中图分类号: